近日,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后产生的核污水,通过他们蓄谋已久的方式正式启动排海计划, 那些包含着众多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水,通过管道向大海排放。专家们预测,由于积存的核污水太多,而且后续若干年核污水的数量还将增加,因此日本核污水排海将持续30年的时间!
日本企图混淆概念
在数年之前,日本就已经有了将核污水排海的想法。而为了让这一行为“立得住脚”,他们一方面向外界宣称,福岛核污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要低于国际安全标准,而且还让官员喝下经过“处理”的核污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另一方面,日本官员多次狡辩其他国家也有将核电站废水排入海洋的先例,想方设法让各国和民众认为这一举动并非是日本首创。归根结底,是想把日本福岛核污水与其他正常运行的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水这两者划上等号。
但是,核污染水与核电站废水根本不是一码事。这两者无论是在产生的来源、污染物的组成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本不能混为一谈。
核污水与核废水最本质的区别
从来源上看:核污水通常来自核设施或核电站的运作过程,尤其是核泄漏事故中产生的高放射性废水,或者与核燃料直接接触的冷却水等。而核废水主要来自核电站或核工业的运作过程,如用于清洗、除尘、脱盐等目的的低放射性废水,或者经过处理后仍含有微量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等。
从成分上看:核污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元素,如铀、钚、铯、锶、碘、钴等的相关同位素,其中一些元素的半衰期非常长,如铀238的半衰期为45亿年,钚239的半衰期为2.4万年。这些放射性元素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严重的危害。而核废水中通常含有的是低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氚,这种氚是氢的放射性同位素,具有低放射性强度和危害性。
从放射性强度上看:由于核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因此其放射性强度通常比核废水高。核废水中的氚虽然也具有放射性,但由于其含量较低,因此放射性强度相对较低。
因此,总的来说,虽然核污水和核废水都对环境和人类具有潜在的危害,但其危险性具体取决于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和污染程度,核污水相较于核废水来说,对自然生态和人体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要远远高得多。
日本排放核污水的行为让人发指!
我国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表示,日本政府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全人类长远福祉之上,极其自私和不负责任。
从海洋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到经济发展,日本核污染水持续排海将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核污染水所含的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扩散,会造成局部环境中放射性物质浓度增加,对海洋生态环境及依靠海水生存的动植物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人类健康。
某些生物物种对放射性物质非常敏感,特别是生命早期阶段,更容易受到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影响。同时,核污染水排放也将影响附近海域的水质,破坏渔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尤其是对拥有广袤海岸线以及严重依赖海洋生态系统的太平洋岛国来说,海洋意味着生命,是民众赖以生存的资源。
所以,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危害将是多方面、全球性的,它将长期存在,对人类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覆水难收,遗祸无穷。在这样的背景和科学道理之下,日方却一同去坚称经过处理的核污染水已达标,真的是让人神共愤!
普通民众该如何应对?
依据我国法律法规和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定,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并且海关总署将持续关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情况,视情动态调整有关监管措施,防范核污染水排海对我国国民健康、食品安全带来的风险。
据有关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除海洋捕捞业、食品加工业、餐饮行业受到核污染水排放的直接影响外,化妆品行业、沿海旅游业、甚至医疗行业等,都会因日本核污水排海受到长期的影响。
对于作为消费者的普通民众来说,除了要在平时学习掌握一些关于核辐射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辨别力之外,还应在日常的消费行为中,多长一些“心眼”。
比如:消费者在购买从日本进口而来的各类食品、日常用品特别是海鲜食品时,应选择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市场信誉度较高、经营状态稳定的商家,并妥善保存消费凭证。
同时,要关注进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标示的内容是否齐全,留意所购食品的原产地。
如果消费者如果发现购买到食品产地为禁入区域,可以保留相关证据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保护自身的权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