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40年代,一位美国士兵和杭州的一个洗衣女工,女工年龄还很小
1944年的中国,普通人是什么生活水平?
1944年的中国,距新中国成立还有5年,属于不折不扣的旧社会。那个年代的人,日子过得到底有多艰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由于真正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如今都老了。而没有经历过的人,对于旧社会的认知,难免受电影、电视剧影响很大。
上世纪40年代,杭州一处热闹的街头
影视剧又偏偏是不可信的,因为同样是旧社会:《金粉世家》把旧社会描述得十分美好,纸醉金迷的;而有的电视剧,又把普通人描述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电视剧不可靠!要了解那个逝去的年代,旧社会人们的真实生活,最好的办法是看当时拍摄的老照片。
1944-1945年间,美国人威廉·迪柏(William L.Dibble)和艾伦·拉森(Allen H.Larsen),在中国的昆明、重庆、成都、杭州等地,拍摄了大量中国普通人的生活照片,下面一起来欣赏一下。
上世纪40年代的杭州,有一股新生活的气息,人们穿的衣服简直像80年代一样,补丁都看不到。街头已经很多电线杆了。
上世纪40年代,杭州一个农民的孩子,居然笑得如此开心。小男孩长得很壮,不像传说中吃不饱、面黄肌瘦的样子。
上世纪40年代,这个卖野鸡的杭州小哥,一身都是补丁的旧衣服,看来他是过得真穷。
上世纪40年代,杭州乡下的一位村姑,穿得真是洋气,看来小日子过得不错。如果不是皮肤晒得黑,就说是现在拍摄的照片,也有人信,哪里像80年前拍的老照片啊。
上世纪40年代,昆明街头一位衣服和发型都很时髦的小帅哥。简直不像旧社会的街头照片,就像拍电影的剧照一样。那个年代,日子有那么好过吗?
上世纪40年代,昆明的滇池公园。据老人们说,旧社会是没有公园的,也没有周末,人们一辈子都在劳作,没有时间也没钱去休闲。不过,照片中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景。
上世纪40年代,昆明街头一位卖乐器的小哥。虽然是旧社会,人们还是追求精神生活,不忙的时候吹吹笛子,日子还是很惬意的。
上世纪40年代,重庆的一个街头,居然已经有汽车在路上了,街上很多电线杆。从路边的建筑和人们的衣服来看,人们的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
上世纪40年代,成都的街头风情。络绎不绝的是黄包车,这其实是当时的出租车,既然有如此多的黄包车师傅,说明有很多经济条件不错的乘客。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才会选择坐黄包车。
关键词: